组织架构变革实施方案
- 软件类别: 资讯基金
- 授权方式: 免费版
- 软件评级: ★★★★★
- 软件语言: 简体中文
- 软件大小: 250KB
- 解压密码: www.dapingbao.com
超过欧盟和美国,总资产位列全球第一的中国银行(4.130, -0.04, -0.96%)业,在金融危机发生10周年之际该怎么发展?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开出了药方。
组织架构变革实施方案,组织架构变革方案
“我们一定不能够沾沾自喜,大的金融业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金融业,所以我们建议,在微观的层面一定要稳健,在宏观的层面一定要对系统性风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范文仲3月17日在主题为“金融危机10周年回顾与未来金融风险展望”的浦山基金会第二届年会上表示。
对金融机构来说,范文仲给出了四点:
第一,机构要坚持稳健的经营风险指标,要未雨绸缪,以丰补歉。中国银行业资产和流动性指标的优势在缩小,甚至在一些方面还面临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就应该在银行还有金融机构盈利好的时候,要多计提一些风险的准备,以备将来经济如果进行调整、增速减慢,有更好的风险应对的工具。
第二,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要稳健,要明白一个机构活得久要比长得快重要得多。杠杆率要控制,负债端要降低过度以来短期批发性融资的方式,一定要减少期限错配。
第三,架构要简明,不要以为做跨业发展越多越好。
第四,金融产品要清晰,设计一个结构化的产品,一定要让这个金融产品违约的时候,它的投资者具有相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宏观方面,范文仲指出,一定要能够准确的理解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
“很多人把宏观审慎理解为监管的架构或者哪些机构要扮演更主要的角色,其实监管的架构的变革只是表象,最关键的还是监管的原则和理念。这才是核心。”范文仲表示。
范文仲还指出,要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填补监管真空。不要用机构的名称去监管,不论是理财、信托还是基金还是fintech、P2P、众筹,不要看名称,只要具有社会资金归集功能的就要明确准入的要求,只要进行显性或隐性收益承诺的,就要具备负资本和拨备的损失吸收能力,只要存在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这种特质,就要遵守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
以下是范文仲的演讲实录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刚才我听了王洛林理事长介绍,浦山先生曾任中国财政部驻世界银行的代表,我恰巧在90年代也曾经在财政部的世界银行司工作,所以也算和浦山先生有点缘份。
今天的题目谈国际金融危机,我以前也在一家国际著名的金融机构工作过,就是雷曼兄弟。当然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国了,但是我很多的同事,他们依然在雷曼工作,所以他们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也受到非常多的冲击。感受也非常真切。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对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些教训,或者我们认为一些迷思的回顾。另外对现在中国金融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尽管在人类的金融发展史上,它的表现方式不太一样,但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近代金融危机大多是资产泡沫和人性狂欢的结果,每一次金融危机前,往往伴随着金融体系的迅速膨胀,金融机构的冒进扩张,金融市场的乱象频发。
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到现在它的余波依然在荡漾,它的影响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它的一些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大概整个全球的金融界犯了几个常有的传统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迷信“这次不一样”。我们大家知道,金融危机往往爆发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之后,这个时候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大家都认为现在的这一轮的经济的繁荣,金融的繁荣,是由科技的推动力来推动实现的。所以它不用受到以前传统的金融规则、原则或者理论的影响。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个心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心态。
另外在这种心态下,大家就会进入到一个特别喜欢消费或向未来借贷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从家庭的这种资产负债表扩张,进而发展到金融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进而扩大到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所以全社会都进入了一种高杠杆的状态。
第三个特点是资产价格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持续上涨,美国的股市在这轮金融危机之前达到了历史的高点,美国的加州房价连续上涨了二十年,尽管有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小的波动,但是在危机之前没有全局性系统性的波动。所以大家认为,这一次的经济繁荣是一个新的繁荣,认为它是可以再继续持续下去。但实际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一样,它的主要特征都是这些高杠杆、持续价格上涨的特征。这是我们要警醒的。
第二个犯的错误是,我们都会在金融危机之前迷信,我们的好日子永远会持续。那么流动性过剩是常态,大家可能记得在2007年之前,我们经常有一个词叫全球流动性过剩,另外也伴随着全球的资产荒。大家认为这一轮的流动性过剩是实体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这个财富是由于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