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宏觀周報:基建資本金放寬 帶來的投資機遇
在優質項目稀缺等因素約束下,資本金放寬助力“穩投資”,或帶來結構性支持近期“維穩”政策加碼,項目開工和申報明顯增加;資本金放寬,從資金層面配合項目擴張,助力“穩投資”。13 日國常會第3 次下調基建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其中航運項目下調至20%,鐵路、公路、城建等補短板領域最低可降至15%,并允許發行權益型、股權類金融工具籌措最多50%的資本金。近期“維穩”加碼、項目放量,資本金調整從資金層面對項目予以支持,助力“穩投資”。
政策調整可能涉及基建投資13.6 萬億元,其中環保、市政等資本金比例大多按下限安排的領域,受影響相對較大。交通運輸、市政設施、生態環保等主要基建行業均在資本金下調范圍內,共涉及約77.5%的基建投資。其中,資本金比例按下限安排的項目占比更高的領域,受影響可能相對較大。從微觀數據來看,環保、市政等基建領域,此類項目占比超過70%、平均資本金比例約20.7%。
但資本金比例偏低的領域,運營現金流普遍較弱、難以覆蓋成本;優質項目相對稀缺的問題,或對政策效果形成制約。項目運營現金流和成本相匹配的項目相對稀缺,已成為影響地方政府行為的重要因素。環保、市政等領域現金流較弱,部分項目的政府補助額超過總投資2 倍。禁止政府兜底建設融資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的實行,還會加大項目建設融資難度、被動抬升資本金比例。
總體來看,資本金放寬或對基建投資形成進一步支持;但在債務和收入約束下,更多呈現結構性特征。近期穩增長加碼,是在調結構背景下展開的;從政策舉措來看,更多是結構性支持,并非重走老路。在總量層面,對政府債務、國企杠桿等要求并未放松,存量負債和收支平衡壓力下,政府支出仍受到一定約束。
總體而言,服務于結構轉型的穩增長,主要為調結構創造相對平穩的宏觀環境。
高頻數據:蔬菜價格上漲,豬價大幅下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商品大多上漲
【通脹觀察】蔬菜上漲2.1%、至3.95 元/kg。豬肉下跌9.0%,至43.78 元/kg。
【匯率表現】人民幣對美元貶值0.33%、收于7.04;美元指數環比上漲0.29%。
【大宗商品】南華商品綜合指數環比上漲1.4%、其中南華能化指數上漲2.2%。
中觀行業:商品房成交量上升;全國高爐開工率回落;國際油價基本持平前周
【下游】商品房成交上升,其中,二線城市環比下滑12%;土地市場量跌價升。
【中游】高爐開工率環比回落0.7%;水泥、玻璃均上漲;有色金屬表現分化。
【上游】發電耗煤增加3.0%、至61.5 萬噸;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基本持平前周。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或監管政策出現大幅調整;2、基建項目微觀數據樣本代表性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