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概念股
备受全市场关注的原油期货即将在3月26日上市了,原油期货概念股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备受市场瞩目,以中国今日之国力推出这样的重量级商品期货,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然而,,原油期货龙头股推出原油期货究竟能不能成功?是短期内就能有所成绩,还是将在一段时间内经历波折?原油期货的推出时机是否合适?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原油期货为何衰落?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中还是没有答案。
乐观主义者认为,原油期货将给中国来带全球石油定价权,甚至能够挑战石油美元霸权;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难免重蹈93年“第一代”原油期货惨淡收场的覆辙。
带着这样的疑问,新浪期货频道试着用4篇系列报道,从几个层面去解开原油期货神秘的面纱。请看新浪财经特别策划:原油期货上市系列报道第一篇:《霸气的名字》
作者:水翼、托马思杨
原油期货将于3月26日在上海能源中心挂牌上市,原油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大宗商品,终于也要迎来“中国时刻”。我们首先想要弄明白的就是中国为什么要推出原油期货?现在是推出原油期货的好时机吗?
一、中国原油期货意图填补亚太原油基准价的空白
中质原油门道多 古巴成中国石油人的祖师爷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67%,2017年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约合30亿桶,每人约合2.3桶)原油进口金额达1623.3亿美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庞大的利益和市场,中国购买原油却依只能照欧美原油交易所的价格定价。目前全球石油贸易量的85%都会参照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其中美国的WTI原油与英国的布伦特原油两雄称霸,事实上统治了全球的原油定价权。
在整个亚太和中东地区,实际上成了一块“无主之地”纵使中东有最高的产量,亚太有最大的消费量,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代表该地区的原油期货价格存在。
另外美国和伦敦石油期货均为品质较高的轻质低硫原油,而中国进口的多半是中质含硫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实际上很难反映出中质原油的供求状况。
实际上,大庆原油已经是中国产出的质量最好的原油了,中国其他油田如胜利油田的油质更加令人头疼,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因素,中国的石油炼化技术从一开始就习惯了中质和劣质原油,也一直进口类似的原油,而中质原油也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品。(实际上中国产原油质量较差,基本都不符合交割标准)
所以,欧美喜欢的轻质原油的紧俏与否并不应该决定我国常用的中质原油价格。
就好比泰国的香米歉收涨价,那我们中国的普通大米为什么也要跟着同样的涨跌呢?如果用泰国香米的价格定价国内的普通大米,实际上就忽略了中国普通大米的真实供需状况。
也正因为中质原油和劣质原油的供需状况与轻质原油并不相同,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就能够成功的发挥比较优势,借助庞大的内需市场创出一片天。
2、全球买油限制大 基友总想坑你一把
时至今日,原油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大宗商品,但是国际原油市场针对价格歧视仍然没有消除。你可以说世界是平的,但是石油贸易却是倾斜的。(编辑吐槽:其实世界也不是平的,就连大海也不是,在巴拿马运河地区,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大西洋低六米)
由于亚太地区缺乏权威的石油期货市场,单一客户面对OPEC巨头谈判时处于不利状态。
由于亚太地区现货市场各国市场割裂严重、参与主体较少、成交量小、易被价格操纵;另一方面,单一机构报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亚太市场真正的供求情况,石油输出国组织利用店大欺客的便利,迫使亚太客户接受了更高的石油价格,即所谓的“亚洲溢价”。(参见文末延伸阅读:《何为原油亚洲溢价》)
设立原油期货,形成价格基准,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供需情况,反映出了供需,才能在定价权上谋求一席之地。
据专家统计,15年间沙特销往亚洲的原油扣除运费因素后比销往欧洲的原油贵1.5-4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现过把沙特的原油先运到美国,再运回中国的价格都比沙特直接卖给中国的低。
仅仅 “亚洲溢价”这一因素,就使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数十亿美元,并且由于原油价格的溢价,导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全部出现溢价(参见文末延伸阅读3:《LNG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
3、发现原油远期价格 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国家组建期货市场的初衷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原油期货要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呢?主要体现在通过远期供求关系的博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