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期货
目前国内轮胎企业产能规模庞大,橡胶期货从有关的数据上来看,轮胎生产依然保持增长态势。7月份我国橡胶轮胎外胎生产量为7897万条,子午胎产量为3717.5万条,分别增长5.5%和12.5%。今年1-7月份轮胎外胎的月平均增长仅为7.18%,远低于前三年15.3%的月平均增速水平。目前8月汽车销量增长稳定,环比7月略有回暖,价格也基本企稳回升。需求端利好的三个因素逐渐显现,首先,橡胶期货国内宏观信贷环境改善,使得购车成本进一步降低;其次,随着下半年新车型的陆续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进一步释放需求;最后,开学前购车潮及对限购的担忧短期刺激消费者购车需求。总之,橡胶期货9月汽车价格及销量将受到新品的推出以及库存的消化逐步企稳。
橡胶期货沪胶主力1301合约自上周初跌破22000技术支撑平台后再度展开跌势,加大了向下拓展空间的力度,但从本周市场表现看,随着多头顽强的抵抗加上空头的回补,胶价下跌趋缓,再次进入此前的节奏,而前期22000的技术支撑成为最近沪胶反弹的技术压力位。橡胶期货在今年下游消费增速明显放缓之际,胶价短期反弹的压力不小,未来胶价仍有进一步向下拓展的余地。
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运行紧密相连。橡胶期货今年以来我国前两个季度GDP增速不断下滑,另据日前我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2012年3月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呈显著上升趋势,6月已升至历史高位。截至8月20日,具有可比数据的44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库存总额为297.02亿元,同比增长47.04%。汽车经销商类上市公司库存同比增幅明显,库存偏高状况在国产车和进口车经销商上都有体现。橡胶期货而今年汽车消费增长放缓,直接拖累了轮胎企业的整体表现。据我们了解,橡胶期货目前山东地区轮胎企业全钢胎生产开工率降到5—6成,半钢胎开工率在7—8成,较年初也有所下滑。轮胎成品积压非常普遍,轮胎厂未来面临较大的降价促销的压力,而这也是国内轮胎企业最不愿面对的现状。
汽车行业研究显示,中重型载重卡车轮胎对天胶的消费量占轮胎对天胶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上半年,随着去年四季度开始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工业增速放缓,商用车销售出现明显下滑,我国中重型载重卡车销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26.65%,相比去年同期的-5.08%继续大幅回落,其中重卡上半年销量更是同比下降30%以上。
另外,橡胶期货商用车产销较乘用车能更早对经济运行态势做出反应,中国乘用车销量从5月开始同比增加22%,回落至7月同比仅增加8%,美国7月乘用车8.9%的同比增速也较上半年平均水平有所下降。种种迹象显示,国内汽车消费在未来几个月难有起色,美国汽车消费放缓,天胶面临需求不足。同时,天胶下游方面,轮胎业产能无序扩张,库存居高不下,以及企业开工率二季度以来不断降低,将在中长期压制天胶需求量。
橡胶期货2011年天然橡胶走出熊市特征,亦是2010年大牛市后的理性回归。除遭遇供应增加,需求放缓影响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导致的宏观面大幅波动加快了天然橡胶下跌速度,对比2010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同时,由于胶价早年的大幅上涨刺激了胶农大面积种植、开割意愿也将导致供应在未来呈现增长态势,而在国内部分城市限购治堵、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及欧美贸易壁垒的多重影响下,国内需求增速回落明显。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合约的交割等级为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和进口烟片胶RSS3,其中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通常也称为5号标准胶,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天然橡胶GB/T8081~1999版本的各项品质指标。进口烟片胶RSS3执行国际橡胶品质与包装会议确定的“天然橡胶等级的品质与包装国际标准”。
了解到,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力弱,在国际上缺乏定价权,是天然橡胶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来看,生产资源并不丰富。2011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340万吨,而我国自产的天然橡胶只有72万吨左右,有约27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部分地区为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但这些地区的天然橡胶单产仅仅为东南亚国家产区的58%;地理因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原因。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天然橡胶需求。近些年,我国一直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天然橡胶第二大消费国,2002年我国天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同时自给率也从原先的50%左右下降到30%多。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将继续加大,预计今后进口天然橡胶占消费总量的比例还会上升。
在天然橡胶期货交易中,由于要发生实物交割,相应也带来了增值税发票的开具问题,因增值税是由国家税务机关进行管理和收取,交易所和会员在